黄陂热线:https://www.hprx.com
黄陂(Huangpi),湖北省武汉市市辖区。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、湖北省东部,武汉市北部。地跨东经114°09′-114°37′,北纬30°40′-31°22′。黄陂区南邻武汉市东西湖区、江岸区、东连武汉市青山区、洪山区、新洲区,西北交孝感市、东北交黄冈市。
黄陂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,2014年,户籍人口112.16万人。 是武汉面积最大、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区,是武汉临空经济区和武汉长江新区核心区。区政府驻前川街道,下辖15个街道、1乡、1场、3个开发区。
黄陂区素有"千年古郡、木兰故里、江北花都、孝信之城"的美誉。始得名于北周大象元年(公元579年),合黄城与武湖得名,拥有盘龙城文化,木兰文化,二程文化三大文化名片。
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,第二侨乡, 华侨华裔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0万人。境内商代遗址盘龙城是武汉城市之根;5A级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为武汉之肺,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武汉之窗。交通便利,长江航线、5条国道、8条高速、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,武汉轨道交通前川线等经过辖区。
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,长江北岸,江城武汉市北部,地跨东经114°09′—114°37′,北纬30°40′—31°22′。全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111.27万,是武汉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的城区。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(公元579年),距今有1400余年的建城史。黄陂人杰地灵,文化璀璨,素有“无陂不成镇”之说,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:殷商盘龙城文化,汉魏木兰文化,北宋二程文化。享有“楚剧之乡”、“泥塑之乡”、“武术之乡”的美誉。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,第二侨乡。至2012年底,黄陂已创建了七个国家4A级景区,位列全国区县第一。黄陂区坚持工商业并举,经济发展全面提速,临空产业、新能源,食品加工、光电制造等主导产业迅速壮大,现代物流、商贸、旅游、房地产等呈现加速发展势头,打造宜居宜业的武汉北部滨水生态新城。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。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盘龙城遗址,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、木兰湖、木兰云雾山、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—素山寺,以及日、月、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。
黄陂有“无陂不成镇”之美誉,是湖北第一台乡、第二侨乡。基础设施完备。水电设施网络化。公路运输畅达。京广线、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、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,铁路运输快捷。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,空运条件优厚。境内滠水河与府河、长江航运相连,水运优势明显。
东与红安县、新州区接壤,西隔小悟山、界河与孝感市毗连,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,北与大悟县交界。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,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,境域周长273.5公里。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。
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,武汉市城区以北,跨东经114°09′—114°37′,北纬30°40′—31°22′。耕地面积80.5万亩,水田64.7万亩,旱地15.8万亩,森林面积740平方公里。至2013年,黄陂区森林覆盖率达35.88%。
据统计,黄陂华侨、华人及港澳同胞约20余万人(包括一、二代)居住在美国、西欧等40个国家和地区。黄陂游子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,在上海有黄陂南路,汉口有黎黄陂路,在美国、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“黄陂街”。黄陂得名:《水经注》汝水渡藉邑世谓之黄城,水曰黄水。水积为陂,世谓之黄陂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《集古录》收录:“黄陂在汝州,汝州有三十六陂,黄陂最大,溉田千顷,盖黄陂之由来也。”
地理环境
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,南临长江,整个地势北高南低,自北向南逐渐倾斜。形成西北低山区,东北丘陵区、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。西北低山区海拔150—180米,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.7米。东北丘陵区海拔50—150米。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—50米。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—30米,最低处为16.5米。全境有滠水、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。地貌特征构成全境“三分半山,一分半水,五分田”的格局。
气候:
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,热量丰富,四季分明,年平均无霜期255天。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—2180小时。由于地形复杂,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,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,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。年均降水量在1000—1200毫米之间,
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之一。境内平均气温为15.7℃—16.4℃。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70%左右,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-1500个,堪称天然的大氧吧。[3]
黄陂主要地表水体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,16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达标率为98.97%。2012年,黄陂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优77天、良259天,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为68.6,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.1%,优良率在鄂东地区首屈一指。
黄陂全区森林覆盖率约占武汉的一半,故有“武汉之肺”
的美誉。满目葱笼的木兰山、清波荡漾的木兰湖、紫烟缭绕的木兰云雾山、美轮美奂的清凉寨、锦里沟等。严格实施环境评价“一票否决制”,集中编制了七部水环境生态保护规划,实现了区域内主要水体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全覆盖;在武汉城市圈率先开展跨流域的水环境保护,使主要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。近几年黄陂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生态农业、都市农业。以自然生态为主体,以人工生态为补充的大生态环境已成为黄陂最具竞争优势、最具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靓点。
近几年,黄陂的大气环境质量常年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。其中,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为0.065毫克/立方米,比国家一级标准0.12毫克低46%;二氧化硫日均值为0.005—0.019毫克/立方米,比国家一极标准0.05毫克/立方米低92%—99%,主要水系水质均在国家二类水质以上。在武汉市率先开展山体修复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,形成部门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局面;2013年50%乡镇和30%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,“十二五”末分别达到70%、45%。
境内平均气温为15.7℃—16.4℃。一年中,以1月最低,月平均气温2.4℃—3.2℃;7月最高,日平均气温28.4℃,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。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.5℃,极端最高气温为40.7℃。
水文:
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,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,水利资源丰富。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,河流总流长708.72公里,流域面积3504.3平方公里。主要河流有:滠水、界河、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,多为南北流向。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,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境内,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,境内流程90.71公里。全区有水库89座,其中大、中型水库7座:夏家寺、梅店、院基寺、泥河、矿山、巴山寨、三姑井,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,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,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,正常蓄水面积10.22万亩,灌溉面积68.31万亩。主要湖泊有武湖(180平方公里)、童家湖(48平方公里)、后湖(12.9平方公里)、西湖(9.24平方公里)、什仔湖(2.5平方公里),湖泊总面积252.64平方公里,承雨面积1243.7平方公里,多年平均径流量10.9亿立方米。